Zhongyong相关论文
《中庸》开篇提纲挈领地阐述了“性、道、教”三者之间的关系,“道”字在《中庸》中出现67次,是核心概念词之一。儒家经典言简意赅......
《中庸》核心概念词“诚”字具有丰富的形而上学之哲学意蕴,言简意赅、含义深刻隐晦,需通过广泛文本细读、史料梳理,反复揣摩,以归......
"止"是儒家哲学体系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概念,见于《大学》、《周易》、《论语》等儒家经典文本之中。"止"大致有"停止"和"至于某处而不迁"两......
自2000年以来,亚洲共同体一词就不断地被提及并引发各方持续关注,其实把历史与文化多样性的亚洲视为一个整体概念的做法由来已久,......
近两千年来,对于《中庸》第20章的一处文字,学者们都是这样断句的:"诚者,天之道也;诚之者,人之道也。诚者,不勉而中,不思而得,从容......
“诚”是一个包含“人质”、态度、方法、途径等复杂要素在内的哲学范畴。由诚而明,明明德而达至善,这既是一种学者心法,又是一种内圣......
梁涛先生基于今本《中庸》一部分内容与《五行》的思想一致,断定今本《中庸》与《五行》都是子思一人的作品。这一论断值得商榷。......
分析安乐哲、郝大维《中庸》翻译,对中国哲学典籍英译与翻译话语体系的建构进行反思。第一、阐明安乐哲和郝大维对《中庸》的哲学......
关学自张载后,一直暗而不彰,至明代始复振。明代关学秉承自张载以来推崇《中庸》的治经、解经传统,涌现出丰富的《中庸》学注解著......
孔子思考人性、思考人道,同时也思考天地之道,他整体、系统而动态地观察世界。从他敬仰的"先圣""先王"那里,他看到了"允执其中",看到了"中......
朱子学在后世传衍中逐渐显出异化为记诵口耳之学的一面,元代吴澄传承晚宋以来勉斋学派的批判创新精神,对朱予思想加以修正,彰显了潜伏......
胡氏之说《中庸》始于性情,其以“天地之性”作为善之依据,以“性其情”作为工夫之法门,已指揭橥了后来张、程、朱子等道学主流的论说......
作为列克辛敦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《论汉语韵律学视角下的比较文学》一书的后续研究计划的一个章节,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虚词的尚待进......
“中和”,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,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,对创造“具有中国特色”的现代建筑,具有重要参考价值。该......